
行走在百里堤防上的移动哨屋
--堤防局胡胜彬

他,一个平凡的司机,参加工作16年来,累计跑路80万里,他所跑的路可以绕地球15圈,相当于每天都会在百里堤防上从
咸安四邑公堤到赤壁连江支堤,他是名副其实的百里堤防的守护者。
胡胜彬,男,生于1981年,中共党员,市河道堤防局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长江水利公司及是河道堤防管理局任职。曾先后被授予“市水利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等众多荣誉称号。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00年,年仅19岁的他毕业后,子承父业来到长江公司给公司经理开车。带着对父辈的崇拜,带着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他将自己的堤防局家属的身份转变成了堤防局职工。展现在他面前的单位,是一个偏远的乡镇,迎接他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值堤防大建设时期。单位的工作环境恶劣,堤防工地环境复杂。19岁的他作为家里的宝贝儿子,没吃过什么苦,突然要到这样的环境工作,年少的他没有一丝怨言。他热爱堤防这个地方,他热爱开车这份事业。“不负总理重托,不失人民厚望,不辱历史使命!”这是咸宁长江堤防大建设期间各级领导和工程参建人员的共同心声。在咸宁江堤加固过程中,他早已熟悉百里堤防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角落落,他的足迹遍布江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到现在同事都经常笑他,说他是长江堤防咸宁段代言人,在堤上跑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还多,每一次领导到长江堤防检查都指定叫他带路,大家都被他负责的态度,工作的热情所感染,每次大家夸他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这有什么,这是分内事情,为领导开好车,为大家服务好,是我的职责。
“献身水利事业、造福一方人民”是他坚定的人生信念。正是这个坚定的信念,促使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
今年夏天连日暴雨,面对“98+”的大汛,堤防局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眠不休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守护长江堤防是我们的天职,长江水不消退,我们决不撤退!” 7月5日,市防指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后,市河道堤防管理局 “举家搬迁”,一半以上的干部职工驻守前指,以堤为家,胡胜彬同志撇下家里中风的老父亲和还不到一岁的女儿,毅然来到潘家湾前线指挥部。堪称“堤防活地图”的他熟悉堤防的条每一条上堤路、每一条岔路口被安排给市领导开车,从开始的不适应经常委屈的挨批评,到最后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他始终没有任何的情绪和怨言,他的想法只有一个,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长江防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他在前线一呆就是20几天,孩子想他了,妻子给他打电话,他只是说了句,等防汛完了,我就回来了。有一次市领导回水务局开会,他抽空回家想看看孩子,刚进去孩子就伸手要他抱,可他鞋子还没脱就接到电话马上要出发去看现场,孩子看到刚进门的爸爸就要走急的哭起来了,他自己看到这情形也眼眶都红了,可是他一分钟没耽误的扭头就走,他知道这个时候有比孩子更需要他的地方。他只有把对亲人的愧疚转化成努力工作、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工作。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胡胜彬同志不仅是一名司机还是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比较繁琐,很多时候要充当发泄不满的“出气筒”,指桑骂槐的“冤枉树”。从事办公室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但胡胜彬同志从来没有认为这是个吃亏不讨好的工作,遇到任何困难他都是耐心解决问题,遇到怒气冲冲的上访者,他总是笑脸相迎,用自己的耐心和宽容去化解矛盾。在每一场会议顺顺利利的召开的背后我们能看到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每一天机关事务管理井井有条的同时我们能看到他忙而不乱,繁而有序的工作;在每一个加班加点、整理资料的夜里,我们能看到他忙碌、辛勤的身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言:“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胡胜彬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这个词语。
苍山不语,自有它的崇高;大地不语,自有它的辽阔。他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一个普通的干部,这些普通的干部用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诠释“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25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21200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