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湖北之行
2018.4.24—4.28
习近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长江考察第二天
2018年04月28日08: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 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驱车一个半小时,从宜昌前往荆州。在荆州港码头登上轮船,顺江而下,考察长江。船行4个小时,抵达石首港。随后,他又驱车一个多小时,深入到长江湖南岳阳段考察。
总书记不顾舟车劳顿,实地察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调查研究党中央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落实到位了没有,下一步如何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向深入。
登船后,习近平来到甲板,凭栏眺望。看到江面上过往的货船,他问:每天都是这样忙碌吗?晚上也通航吧?航道里危险的暗礁清除了没有?船上的生活用水还是直排吗?
结合展板,习近平详细了解了长江干线航道治理、荆江大堤保护等情况,并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湖北省负责同志的汇报。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份,人口占到全国的40%、GDP也占全国的40%。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
习近平说,我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首先是要下个禁令,作为前提立在那里。否则,一说大开发,便一哄而上,抢码头、采砂石、开工厂、排污水,又陷入了破坏生态再去治理的恶性循环。所以,要设立生态这个禁区,我们搞的开发建设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讲到了这一点。
从2016年1月重庆座谈会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贯彻生态优先理念已经愈发明晰,不断深入人心。总书记此次到长江考察,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并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分类指导。他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比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这个粮草,指的就是思想认识。
习近平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是独立单元,涉及11个省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习近平强调,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世界几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人离不开水,但水患又是人类的心腹大患。人类在与自然共处、共生和斗争的进程中不断进步。和谐是共处平衡的表现,但达成和谐需要有很多斗争。中华民族正是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现在,水患仍是我们面对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要认真研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防灾减灾的短板是什么,要拿出战略举措。
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湖南岳阳,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
这里曾经是非法砂石码头。由于建在长江干流河滩,码头所产生的粉尘、废水、废渣破坏湿地生态,污染长江河水,影响汛期行洪。
去年以来,岳阳市对这个码头进行了拆除整治。如今,河滩复绿,尽显生机。
习近平走进一处巡护监测点,通过实时监控察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总书记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湖北宜昌和荆州、湖南岳阳、三峡坝区等地实地考察,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角度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5个重大关系,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践路径。
全长6300公里,流经11个省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要看到,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路径转变、结构转型、动力转换等重要课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建设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实践深刻昭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当务之急是刹住无序开发,限制排污总量,依法从严从快打击破坏生态行为。从长远看,必须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从而激发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法论。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既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才能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树立“一盘棋”思想,使长江经济带的各地区、各城市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方能形成整体合力。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既定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稳扎稳打向前进,一张蓝图干到底,就能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从青藏高原奔向太平洋,浩荡向东的长江宛如一条巨龙舞动在世界东方,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精神,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合力、真抓实干,坚定不移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的长江
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时隔两年,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论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阐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就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自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统筹发展上发力,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坚持铁腕治江,整治化工企业、关停非法码头、严惩非法采砂;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以严格、周密的制度安排守护生态红线。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牢牢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做了大量工作,在强化顶层设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万里长江“绿意”奔涌,“绿色画廊”美景重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挑战和突出问题。比如,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有关方面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正确把握5个关系: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干到底;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战略思想,以“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把工作抓实抓好,为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而共同奋斗。
“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和为民情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化共抓大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我们就一定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7日 01 版)
一盘棋做谋划 一张图干到底
长江经济带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怎样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历史命题和时代课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着眼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深入阐述了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正确把握的5个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为我们实施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基本认识论和重要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多个重要会议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思想。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确立了战略定位,提出了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了“一盘棋”、画好了“一张图”。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一盘棋”上做好具体谋划,按照这“一张图”坚定不移干到底。
“一盘棋”做谋划,就要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全面把握、统筹谋划。只有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使沿江各省市协同作用更明显,才能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只有增强发展的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才能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必须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一张图”干到底,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发扬钉钉子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稳扎稳打,分步推进,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坚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惟其如此,才能形成合力、挖掘潜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蓝图越来越宏阔壮美。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我们的努力必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