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平台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满城清水心间流——通城县推行河(库)长制工作掠影

作者:通城县 黄二甫 时间:2018-05-17  稿件上传:admin

巍巍锡山,悠悠隽水。

如果说山是城市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城市的脉搏。

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通城县,县域面积1140平方公里,水系发达,河溪纵横,沟渠密布,全县境内共有河流87条,港溪135条,中小型水库98座,是全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

如今,无论是城内山中的河港水库,还是房前屋后的沟渠溪流,都有一个健康守护的“负责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库)长”。

推行“河(库)长制”,通城县走在全省前列。

早在2016年,通城县就出台了河(库)长制实施意见,定目标、订制度,一张张路线图、时间表密集出炉,从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开始,通城用500多名县、乡、村三级河(库)长,管住了包括河、库、港、塘、沟、渠等在内的所有水域,逐步形成了以河(库)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 

初春傍晚,漫步在灯影绰约的秀水河畔,但见绿树林立,清波荡漾,三五群群的居民,或在河边的林荫小道上散步,或坐在河边的大青石上,聊生活家长里短,或在河边休闲广场轻歌曼舞,到处洋溢着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韧劲,全力以赴推行河长制,解水忧,治水患,打好治水管水攻坚战,保护隽水河源头这个大水缸。”县委书记熊亚平同志的话掷地有声。

 

春日的百丈潭水库波光粼粼,两岸的树木倒映在水面,几只野鸭在水面嬉戏,显得静谧而美好。

“每天都要走几个来回!别说垃圾,水里漂浮的水草也得捞起来!”马港镇平湖村党支部书记徐文辉正在百丈潭水库岸堤上巡查。百丈潭水库是是鄂南陆水河源头保护区,自2002年作为县城饮用水源地后,每年向城区10多万人供水,还灌溉5万亩农田。作为百丈潭水库村级库长、巡查员,徐文辉每天都要查看河面有无垃圾、是否有污水排入水库、沿岸是否有违建等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巡河笔记本上,“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马上向县、乡河(库)长反映,河(库)长接到信息后,必须马上调度相关部门快速解决。”

“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韧劲,全力以赴推行河长制,解水忧,治水患,打好治水管水攻坚战,保护隽水河源头这个大水缸。”在通城县推行河长制工作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熊亚平同志的话掷地有声。

以往,一条河流分上游下游、水里岸上、水质水量,管理部门多,权责不清,该管的管不好,能管的管不了。为了破解这个难题,通城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熊亚平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灯任组长,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河(库)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县级“河(库)长”由县委、政府、人大和政协一把手担任,并兼任境内一条重要河流的河(库)长,如熊书记兼任隽水河河长,刘县长兼任菖蒲港河长,乡镇、村“河(库)长”由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一把手担任,形成治水“首长责任链”。同时出台了《通城县关于全面推行河(库)长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项任务的细化方案,全面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库)长制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实现全县所有水域全覆盖,通城县设立321个河段长,232个库长,每座水库、每段河流都设定了巡查员和保洁员,共271名,承担起全县所有河流湖泊的综合管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责任体系。

从此,通城河(库)长制迈出了从“部门制”向“首长制”的关键一步。

推行河(库)长制,效果怎么样?

隽水河、秀水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隽水河是通城县的母亲河,与秀水河穿县城而过。以前河面漂浮物多,河水发臭,河边垃圾成堆,蚊蝇飞舞,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自推行“河(库)长制”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打造“两河四岸”的宏伟规划,河道清淤,河岸护砌,河边拆违,河岸绿化,亭廊修建,对隽水河、秀水河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治理,逐步实现绿化、亮化和美化,同时成立捞漂队定期清洁河面,确保水净、河清、地绿。

“现在的隽水河,整洁了,美观了,水清了,我每天和老伴带着孙女出来散散步,看看风景,生活十分滋润啊。”312日,在隽水河边住了五十多年的居民刘庆福老人,看到隽水河的变化由衷地发出感叹。

 

“要下决心、下狠心、倾全力把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好,严厉打击各种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通城生态环境质量,让碧水蓝天永驻通城!”县长刘明灯同志铿锵有力地表示。

 

河(库)长不是“冠名制”,而是“责任制”。

2017811日,县委书记、县第一总河长熊亚平同志带领水利、环保、隽水镇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巡查隽水河,对隽水河乱倒、乱排、乱建现象现场提出整改措施:责成水利局清淤河道,打捞漂浮物;责成城管执法局拆除违章建筑24间房;责成环保局关停排污严重的牛奶厂、屠宰厂、砖厂;

2017729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总河长刘明灯带领环保、水利、农业及沿河4个乡镇的乡镇长巡查菖蒲港,从菖蒲港河尾出发一直巡查到黄龙,行程40余公里,沿途发现隽水段龙湾城居民将生活垃圾倒在河堤上,阔田村民在河堤上建简易房,立即责成城管执法局和建设局清理垃圾、拆除简易房;发现利和村5组的养殖场将污水直排菖蒲港,责成隽水镇、环保局限时拆除;发现关刀镇白马村屠宰场污水直排入河,责成关刀镇迅速关停;发现麦市镇沿河乱建特别严重,沿河民房都没有建污水池,生活污水全都排放进河里,责成麦市镇拆除了26户涉河非法建筑。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百丈潭水库库长朱凤英同志为了保护全县的“水缸”,筹集资金50余万元,为百丈潭周边的平湖村、高峰村建立污水处理池,购买垃圾桶,解决10个环保公益岗位,引来省媒体记者宣传推广。

……

在县河(库)长们的带动下,县、乡、村三级河(库)长全部完成巡河,无论河库还是沟渠溪流,都出现了河(库)长们的身影。

“河(库)长制既是一个水生态综合治理体系,又是一个责任体系。”通城县委副书记、副总河(库)长杨修伟介绍,河(库)长制就是要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库管理保护的具体责任,通过实行河(库)长制彻底改变过去部门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扯皮、治而未果的局面。

作为菖蒲港村级河长、铁柱村党支部书记李杰对此深有感触。

工业废水直排是困扰菖蒲港的一大顽疾。县委县政府扛起水生态治理第一责任,调动相关力量,在铁柱村建立污水处理厂,在菖蒲港流经的铁柱、阔田村启动污水管网建设,利用拦截、降解、净化等功能,年净化污水能力约2000万吨,有效减少工业污染。

通城推行河(库)长制以来,多措并举,压实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

治理更精准——

一河、一库、一港、一渠,形态各异,问题有别,把脉治理是关键。河(库)长们一上任,便全面诊断所管辖的河道,掌握流域基本情况及河道淤积、防洪标准、堤防质量、水利工程设施、涉河建筑物、河道保洁、水质等情况,摸清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分布状况。经过近5个月的摸底,形成了县管河流的基本信息档案,为河库港溪上好“户口”,同时制定了河库治理规划方案,全面实施“一河一档”和“一河一策”,针对突出问题精准治理。

分工更明确——

县级河(库)长督促乡镇河(库)长及县直相关部门落实相应综合治理任务;乡镇河(库)长检查督促流域责任区日常管护工作,抓好整改,协调和组织开展流域联合执法工作;村级河(库)长每天开展巡查,做好水域保洁,如果发现问题不能解决的,向乡镇河(库)长办或上级河(库)长报告。

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各级河(库)长就奔向哪里。老百姓的新期待,已经成为河(库)长制工作的最大推动力。

行动更坚决——

“要下决心、下狠心、倾全力把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好,严厉打击各种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通城生态环境质量,让碧水蓝天永驻通城!”在全县环境联合整治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刘明灯同志铿锵有力地表示。

“我县一次就炸毁了5条非法采砂船,这在全省还是首例。”水利局李雪明副局长告诉我们。

通城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由水利局牵头,整合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城管等部门执法力量,将河(库)长制工作与行政执法、日常巡查相结合,建立覆盖全方位的河(库)长制执法监管网络。至目前,通城县开展河道巡查500多次,开展各类涉河涉水专项执法行动68次,取缔非法采沙点56个,关闭污染养殖场13家,拆除违章建筑20户,封堵非法排污口2个,行政处罚16人,治安拘留2人,有力打击了涉水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江河湖库良好秩序。

“关停这些非法采砂厂,水清了,噪音少了,对河流破坏小了,这是政府为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呀!”家住隽水河五里段的李大爷激动的对笔者说。

历经一年多的联合整治,通城县河道非法采砂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河道采砂依法有序运行。

 

“仅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在治水上有所建树。只有把环保志愿者、热心人士这些‘民间河长’集中起来,作为‘政府河长’的一种有效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了河长制工作。”县河(库)长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吴彤局长表示。

 

吃过午饭,大坪乡东冲水库水管处的李明生照例到水库边巡查,并用手机拍照,把拍下的水质情况照片上传到“大坪乡河(库)长制”微信群里。

像李明生这样的巡河人,定期“晒河”已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据悉,通城县各乡镇都建立河长微信群或QQ群,加强日常工作联络,互相“晒河”,形成了“共同监督、共同维护”的护河氛围。

“河(库)长”走马上任后,如何调动他们治水的主动性,避免河(库)长制成为一纸空文?

规范制度——

《通城县级河(库)长会议制度》、《通城县河()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城县河(库)长工作督办机制》、《通城县河(库)长制考核办法》《通城县河(库)长制问责办法》《河道管理十严禁》《水库管理十不准》……随着一个个制度的出台,通城县“河(库)长制”工作体制不断健全,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严格考核——

河流管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河(库)长制公示牌在一条条大小河流边树立起来,上面标示着河流名称及简介、河(库)长的姓名、职务、职责和监督电话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目前,全县所有河流和水库都设立了公示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县委、县政府将河库管理与保护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对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问题整改不到位、日常管护不到位、综合治理不到位等情节较轻的,由总河(库)长对责任河(库)长进行约谈,对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后果的进行行政问责。

创新模式——

通城探索“河(库 )长+警长”模式,县管河流的县级河(库)长从县公安局调备一名干部为河库警长,乡镇河(库)长配备乡镇派出所负责人为河库警长,联手打击涉河涉水违法行为,同时为截污、水域管理等工作提供执法保障;

石南镇创新工作方式,制定河(库)长履职标准化流程,明确河(库)长要认河、巡河、治河、护河,同时与沿河居民签订河道环境卫生三包责任书,强化居民爱河、护河意识;

马港镇高峰村提倡村民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村委会购置了环保餐具、消毒柜,免费借给村民办喜事,并安排专人消毒、运送,反响很好,周边村纷纷仿效。

广泛宣传——

 “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护优质饮用水资源,共建生态文明”……在通城的河库溪港边,这样的宣传牌随处可见。

通城县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横幅和宣传标牌等方式广泛宣传河长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制作播放河(库)长履职专题电视宣传片19期,悬挂宣传横幅标语1584张(条),印发宣传手册2000份,张贴《河道管理十严禁》《水库管理十不准》3000份,定期在县电视台上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了群众保护水资源环境意识,使群众养成节水、爱水、保护河流生态意识。同时在全县开展“十百千万”河库集中整治和爱河、亲河、护河活动,即对全县十个重点河库、百名主流媒体记者、千名河(库)长、万名干部群众参与,形成了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库水生态保护治理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

全民参与——

318日一大早,四庄乡五花村“民间库长”刘卫国就驾着自己购买的打捞船,在龙潭水库开始打捞工作。

与此同时,在20公里开外的云溪水库边,63岁的环保志愿者,大家戏称为“民间河长”的吴流放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像他们这样的热心人士在通城很多。 

——马港镇高峰村村民毛绪武虽然常年在外经商,却致力家乡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组织50名在外经商创业人士成立了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促进会,自发筹集资金60万元,植树造林,购买垃圾桶,建立11个垃圾中转站和数十个污水处理池,组织会员在百丈潭水库周边捡垃圾,在水面捞漂浮物,切实保护水资源;

——热心公益事业的孔庆平成立“小红帽”义工服务队,带领义工60多人,走街串巷宣传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要性,制止乱排、乱到、乱挖等行为,经常组织义工到隽水河、菖蒲港、锡山木鱼湖捡垃圾……

“仅靠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很难在治水上有所建树。只有把环保志愿者、热心人士这些‘民间河长’集中起来,作为‘政府河长’的一种有效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了河长制工作。”县河(库)长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吴彤局长表示,建立水清岸绿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充分发动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才能变集中式治理为常态化治理,实现“河长治”与“河常治”,让通城“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好”。

哎哟喂,依呀依呀咧,

弯弯钮钮个隽水河点吧清嘞,

哎哟喂,依呀依呀咧,

想死个人咯隽水河分外亲

草绿天蓝金闪闪的沙滩野菜花儿黄,

蝉鸣蛙唱唧喳喳的鸟儿潺潺流水响,

……

徜徉在隽水河畔,不知道从谁家店铺里飘出《亲亲隽水河》这首通城人自创的歌,悦耳美妙的音乐在小城上空久久萦绕。

河库静泊,溪流潺潺,一城清水缓缓流。

通城,这个鄂南边陲的小县城,如歌声里面唱的一样,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大网赌靠谱网址 威尼斯官网在线 在线博彩平台 博彩平台 澳门皇冠博彩 漯河市林业局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 曲靖市林业局 桂林市林业局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