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2年以来,我市水利系统落实“项目为王”要求,以“抓大不放小、市县一起跑”的思路持之以恒谋项目、抓建设,目前全市水利在库项目38个,总投资25亿元。在建过亿水利项目6个,另有3个谋划过亿的水利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当前正是冬修水利黄金时节,记者日前奔赴各县市区水利建设一线,感受水利项目建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
11月28日,初冬的暖阳照耀着淦河咸安区碧桂园湿地吧公园,公园内,各种活动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人在小径上悠然地散步,有人陪伴着孩子在草地上尽情嬉戏,还有人在运动区挥汗如雨。
碧桂园湿地吧作为淦河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节点之一,注重景观与人的互动体验,保留了160年树龄的古树以及原有的一百多棵树木,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周边居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淦河金桂西桥至107国道河段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沿河两岸的景观风貌较为单一,步行空间不足,通行性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咸安区,成为了该区的一个心病和肠梗阻。为了进一步提高淦河的防洪标准,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咸安区以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为目标,以永安老城区提档升级为重点,启动了淦河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负责人徐一钊介绍,该工程总投资2亿元,将围绕全长8.91公里的淦河打造一条绿廊,通过“一带三段六节点”的规划布局,提高淦河的防洪标准,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并带动滨水空间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六节点之一的碧桂园湿地吧节点已全面完工,于2022年12月30日面向市民正式开园。“以前这个地方全都是很深的芦苇荡,都不敢到这里,根本就没人到这边来玩。”附近市民周女士带着孙子正在湿地吧散步。她回忆道:现在这里风景很好,尤其是晚上,站在楼上眺望灯火辉煌、非常热闹。如今,她每天都会带着小孩在这里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在离湿地吧不远的地方,修复一新的咸安红桥横跨两岸,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桥见证了淦河两岸的变迁。红桥,是粤汉铁路的老桥,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桥,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对下游形成了行洪障碍。
在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粤汉铁路(虹桥)修缮项目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点,通过修缮和改造,它已成为当地居民心中的“红桥魂”。
徐一钊介绍,修缮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文物的保护要求进行修缮,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历史价值。同时,为了方便两岸居民的出行,将它改造成了一座人行桥,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标。
现在的红桥,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加固了桥体,还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其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还原了过去的风貌。它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和居民生活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家住红桥桥头的居民黄碧兰表示:“这个桥修了之后,对我们百姓还是方便了很多,环境也好了很多了。”夜幕降临,夜景灯亮起,很多人都喜欢来这里参观,红桥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在淦河下游,笔峰塔气盾坝正进行建设,工人们正在对机电电气、电动化部分进行安装和调试,预计明年1月份完成施工。据徐一钊介绍,待完工蓄水后,将解决咸安老城区淦河枯水期缺水的问题,并确保下游两个围垸将近7000亩耕地的灌溉用水。
咸安区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提升咸安城区淦河的防洪能力,同时改善一河两岸的环境质量,特别是淦河水环境。此外,还将补齐城区一河两岸的市政设施短板,打造城市客厅。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把城区淦河的一河两岸打造成了活力的水岸、生态的水岸、欢乐的水岸。”徐一钊介绍道,该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对于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咸安区永安老城区一泓碧水流淌,城市骨架展现全新面貌,生态宜居的城市客厅缓缓舒展开来……这样的幸福景象,正是咸安区一河两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所带来的蝶变。我们的城市,因为河流更美好。